改善公共空间通风可减缓新冠病毒传播
《柳叶刀》文章分析飞沫数据证实:
改善公共空间通风可减缓新冠病毒传播
科技日报北京6月16日电 (记者张梦然) 为更好地了解新冠病毒的呼吸道飞沫传播并探索潜在的预防措施,科学家通过测量飞沫粒径分布、传播距离和速度、不同通风水平的空气传播时间,对人们咳嗽和讲话时产生的飞沫进行了详细分析,该研究证实:良好的公共空间的通风条件,是可以稀释并清除潜在的传染性气溶胶。相关文章近日发表在英国《柳叶刀·呼吸病学》杂志上。
目前普遍认为,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感染者的呼吸飞沫。而讲话和咳嗽时产生的微小飞沫(直径从亚微米级到接近10微米)含有病毒颗粒,病毒可以在气溶胶里存活3小时并保持感染性,而这些飞沫,既可以通过气溶胶进入气道直接传播,也可以通过被污染的手部接触而间接传播。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物理研究所、荷兰心脏病中心、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艾玛儿童医院的科学家们首先使用喷雾飞沫测量系统进行了激光衍射测量,以确定单次咳嗽和讲话产生的呼吸飞沫粒径分布;随后又使用另一公司生产的激光片追踪飞沫,通过拍摄飞沫对激光的散射来确定飞沫的速度和轨迹;并采用第3家公司设计的喷嘴,将一定数量的小飞沫分散到空气中,模拟咳嗽产生的效果,以分析悬浮在实验装置中央的固定激光片的飞沫数量。
研究人员分别在无通风、只有机械通风、机械通风并打开一个入口门和一扇小窗户这3个通风水平不同的房间里重复了实验。在通风状况最好的房间,30秒后的飞沫数量减半;而在无通风的房间,飞沫减半的时间大约需要5分钟。这一结果与空气阻力计算结果一致。
该研究表明,良好的通风,的确可以极大降低呼吸飞沫在空气中的悬浮时间。这一发现有相当重要意义,因为尽管已经采取了物理隔离措施,但在公共交通工具和疗养院等通风不良且人员密集的地点,仍有病毒传播的案例出现。研究人员表示,在这类通风不良的空间中,小呼吸飞沫的持续存在可能会导致新冠病毒的传播,而改善公共空间的通风条件,则可以稀释并清除潜在的传染性气溶胶。
相关专题: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同类文章排行
- 为什么互联网产品越来越难做了?
- 国产顶级“二次元”IP:三国
- 习近平向中国-阿拉伯国家政党对话会特别会议致贺信
- 王健林又悄悄卖了几家万达广场!保险、信托接
- 人类活动使野生哺乳动物夜行性增强
- 改善公共空间通风可减缓新冠病毒传播
- 美“毅力”号火星车计划7月发射
- 在人工智能炒热机器人时,也被人把风带进了教
-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预警:严防溺水事故
- SpaceX拟建海上平台“浮动太空港”
最新资讯文章
- 发展扶贫产业先增干部干劲(扶贫手记)
- 干部沉下去带来新变化(深度关注)
- 抓镇促村,奖励担当作为好支书
- 扩大双向开放深化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 李克强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
- 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预警:严防溺水事故
- 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开幕汪洋出席
- 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重申2020年达成中欧投资协定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
- 国家网信办集中整治网上售卖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行为
- 习近平向中国-阿拉伯国家政党对话会特别会议致贺信
- 工业锈带变生活秀带
- 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警察法
- 坚定不移推进中非友好
- 高标准推进高质量交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唤醒沉睡的“富矿”(快评)
- 适度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有助耕地减“肥”
- 亚马孙雨林发现专吃蜗牛的蛇类新物种